◇◇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从邓小平到温家宝,详解中国稀土产业起源   记者:KEITH BRADSHER   2025年7月5日纽约时报   直到几个月前中国暂时停止了大部分稀土出口,大多数世界领导人才惊觉这 一资源的价值。   但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稀土一直受到中国政府最高层的关注。   在毛泽东统治中国的27年间,他往往重视的是提高中国的钢铁产量,却很少 关注其质量。结果是生产了大量质量低劣的钢铁,无法满足工业需求。   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和美国的冶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技术含量相当低的方 法来提高球墨铸铁的质量,这种材料广泛用于管道、汽车零件和其他产品。个中 秘诀何在?在金属仍处于熔融状态时加入少量的稀土元素铈。这是稀土金属在工 业上的早期应用之一。而且与大多数稀土金属不同的是,铈从矿石中进行化学分 离相对容易。   1978年成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后,邓小平迅速着手整顿钢铁工业。他任命了 技术专家型官员方毅担任副总理,并兼任掌握重权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方毅立即带领中国最好的地质学家和科学家前往包头,这座位于内蒙古的城 市不仅拥有巨大的钢铁厂,附近还有全国最大的铁矿。在毛泽东时代,包头为中 国的坦克和大炮生产了大量钢铁,但方毅团队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不仅要从这 座矿提取铁,还要提取其他矿物质。   这座城市的铁矿石矿床中富含大量的所谓轻稀土。除了用于球墨铸铁和玻璃 制造的铈,还包括石油精炼所需的镧。   矿床中还蕴藏着钐等中稀土。美国在70年代已将其用于制造超音速战机和导 弹电机必需的耐高温磁体。   在包头博物馆陈列的文献中可以看到,方毅在1978年视察包头时曾断言, “稀土在钢、球墨铸铁、玻璃陶瓷、军工、电子和新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   当时正值中美关系改善。方毅结束包头考察后不久,带领中国的顶尖工程师 团队造访美国最先进的工厂,包括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麦道飞机在洛杉矶附近 的组装厂。   自然界中稀土金属紧密共生,尤其是重稀土元素的萃取分离需经多道化学工 序,并消耗大量的酸。   在上世纪50、60年代,美国和苏联都研发出了类似的分离工艺。但技术成本 高昂,不仅需配置不锈钢分离槽及管道系统,更依赖昂贵的硝酸制剂。   曾在北美几家最大的稀土企业担任CEO的化学工程师康斯坦丁·卡拉扬诺普 洛斯透露,中国政府当时指令科研机构研发低成本方案。中国工程师找到了使用 廉价塑料和盐酸分离稀土的工艺。   凭借成本优势与宽松的环境监管,中国的稀土精炼厂实现了对西方竞争对手 的价格碾压。面对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西方的精炼厂几乎全部关停。   与此同时,中国的地质学家发现,他们的国家拥有全球近一半的稀土储量, 包括中南部地区丰富的重稀土资源,这种资源对用于汽车、医疗成像及其他领域 的磁体都极具价值。   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中国的精炼工程师成功攻克了重稀土分离技术。 这使得中国在重稀土生产上几乎形成了完全垄断。   邓小平在1992年曾表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那时,他和方毅早已经培养出下一位将引领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的领导人—— 一位名叫温家宝的地质学家。上世纪60年代末,温家宝在北京地质学院获得了稀 土科学的硕士学位,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正因文化大革命的动荡而陷入瘫痪。   温家宝于1998年出任副总理,2003年至2013年担任总理。在2010年访欧期间, 他宣称,中国的稀土政策几乎无一不是在他的直接参与下制定的。   Li You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Keith Bradsher是《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社长,此前曾任上海分社社长、香 港分社社长、底特律分社社长,以及华盛顿记者。他在新冠疫情期间常驻中国进 行报道。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XYS20250710) ◇◇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