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电话亭里看精彩人生 (转贴)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田牛 于 2009-04-19, 22:29:28:

这是30多年前的一位天津女知青的回忆。我管她叫二姐,但是和她在北大荒见面是从来不说话的,那时知青之间实在很封建,最没想到她文笔相当地不错。
--------------------------------

看了建平和兰花的对话,我心里不禁一笑。我替祥哥胡乱侃段电话亭的故事,大概是九十年代中期,天津的企业非常的不景气,祥哥的原单位被天津建工集团六建兼并了,大多数工人买断工龄,好在祥哥与原来的副厂长关系不错,经指点办了拿城市最低生活费,回家等后退休。不得已,在市电话局托人找路子才接了这个电话亭。

熟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电话亭虽然只有几平米,但是功能齐全。除了赚钱用的三部电话和一台传真机,还有备用零售的各种电池站满了台子。必备的热水器,电饭锅,电风扇、电暖气、加上两把座椅和四个朔料凳,把小屋充实的满满当当。别小看那个临街四面玻璃的小小房子,却连接着千家万户,更是和咱们泡友联络的一个知青小屋。小电话亭里,总是有泡友临门,无论是九分场的,还是六分场的泡友们,甚至还有其他分场的泡友,只要路过这里,都愿意进来聊聊天。也因此大家为祥哥送上个“亭长”的绰号,很好笑吧!还记得十九队的那个“小哥哥”万文勇吗?就在电话亭附近上班,属于市政,但工作却很牛,专门收取企事业污水管理费。经常路过这里,总说请我吃饭,却都被我婉言拒绝。因小哥哥的日子并不富裕啊!妻子是农村人,没正式工作。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放宽了,现在人家肯定比咱们城里人都有钱。

那一段时间,祥哥很辛苦,每天早去晚归,我只有休息日时才能替祥哥半天。后来我工作的商店也不景气,一部分柜台出租给江苏人卖电器。楼上经理们也没心思管我们,楼下店堂销售管理由我负责。只要每月完成销售额和利润,其他事情我们自己说了算。精简后的店堂里共九个人,除了一个男搬运工,剩下的都是中青年妇女。大家轮流歇班,每天休息两个人,在岗的人要认真负责任,尤其是收银台不能随便倒换,因为需要开增值税发票,只有我和她替换班。其中一位经理比较精细,似乎看出点事儿,被我们小恩小惠堵住了嘴。我们提前享受了五日制。这样一来,祥哥每周可以安心地在家休息一天了。

早上七点到八点钟是打电话的高峰,三部电话都站上线,买来的早饭没时间吃,忙着收钱找钱。九点是电话亭生意最清淡的时候,吃过早饭赶紧忙着做卫生,先用酒精棉球擦拭电话机,然后再把环境卫生打扫干净。这会儿,我正擦窗外的灰尘,忽然电话亭前来了几个人。一位精神抖擞,满头银发的老人走上前与我搭话:“李老师没在呀!您是李嫂吧?我笑脸迎上去问道:”您怎么称呼,您有什么事需要我服务?一位三十几岁,打扮穿着一般的女人,头发有些蓬乱指着那位老者说:“这位是李老军长,我们在这等美国和香港的传真。”还有两位比较文气的中年子也连声附和,我连忙进屋打开电传,别耽误人家的大事。大约十点钟,美国和香港的一张张传真都发过来了。密密麻麻的内容我不关心,合作圆满成功,剩下的只是客气地照价收费,开统一发票。

头回生,二回熟,时间长了,我们之间便熟悉的起来。依我看,哪里是什麽李老军长啊!别光看外表穿的衣冠楚楚,头发梳理的溜光,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咋一看,像位学者,几句话说过后便露出破绽。纯粹是一个浑身流油的老骗子,整天忽悠这一伙人乱吹牛皮,满嘴的瞎话。说什麽能搞国际贷款等等!哎,可怜的人们呀!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伙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来过,偶然见到那位女人来打电话,我不禁上前问话,那位女人苦笑地对我说:“李嫂,别提了,也是鬼迷心窍,一言难尽呀!”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